这个世界上,很少有食物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,番茄就是少有的一种。从意大利的面条披萨到墨西哥的煎饼,从俄罗斯的罗宋汤到泰国的冬阴功,都少不了番茄的滋味儿。中国菜肴里更是少不了番茄,且不说什么番茄牛腩、茄汁大虾这些大菜,很多人拿起炒锅做的第一道菜恐怕都是番茄炒鸡蛋,我也不例外。 你家的番茄炒蛋加不加糖?图片:JustAPinch 但真的写起番茄,我反而不知道从哪下笔,因为关于番茄的故事不胜枚举——从大胆吃浪桃的画家,到番茄的“蔬菜/水果”身份;从反季节蔬菜,到疑似转基因食物——每个老饕心中一定有关于番茄的美味故事。在今天的日历里面,我只想讲关于番茄的三段记忆,这大概也是这个物种在中国食物史上留下的印记。 记忆1.自制洋柿子酱的日子 童年的时候,每年初秋都会有一个跟番茄有关的日子,不过当时,番茄叫做洋柿子。这大概是因为这东西长得像柿子,又是漂洋过海而来。在这一天,所有小孩都被分配了一件平时想做、大人不让做的事儿:把番茄捣成酱。捣成酱之后,再把这些番茄酱装到输液瓶里,没错,就是输液瓶(那可是医院搞来的);然后,把这些洋柿子酱放在蒸锅上面蒸半个小时,紧紧塞好瓶塞——原生态番茄酱就做好了。等到冰天雪地的时候,打开一瓶这种番茄酱,用来炒鸡蛋,简直能把整个大杂院的馋虫都勾起来。 自制番茄酱。图片来源见水印 用大番茄或是小圣女果都可以。图片:Sweetphi 虽然嘴上叫洋柿子,做番茄酱的时候,你从来都没有感觉到它们是外来客,倒像是中国人一直的伴侣。其实,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才是这些茄科植物的原生家园。这片大陆上的原住民早就看上了野生番茄,早在公元前年,野生番茄就被阿兹特克人收入后宫,不对,是收入菜园了。在阿兹特克语言中,tomato的本意是“胖嘟嘟的果实”,听起来还蛮形象、蛮可爱。谁也不曾想到,这些胖嘟嘟的果实会成为通吃全人类的蔬菜。 是谁说我胖嘟嘟?图片:TomatoDirt 在16世纪初,欧洲人刚刚踏上南美大陆上时,就对这些结漂亮果实的植物产生了浓厚兴趣,并且将它们搬回了欧洲大陆。意大利人是第一批种番茄的欧洲人。 挂果的番茄植株。图片:daggawalla.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