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侯峥嵘 第三部分果树常见病虫害 桃疮痂病 危害特征 也叫黑星病、黑痣病,主要为害果实,其次为害枝梢和叶片。 果实发病:初期果面出现暗绿色圆形斑点,逐渐扩大,至果实近成熟期,病斑呈暗紫或黑色,略凹陷,后呈略突起的黑色痣状斑点,病菌扩展局限于表层,不深入果肉。发病严重时,病斑密集,随着果实的膨大,果实龟裂。 叶片受害:初期在叶背出现不规则红褐色斑,以后正面相对应的病斑亦为暗绿色,最后呈紫红色干枯穿孔。在中脉上则可形成长条状的暗褐色病斑。发病重时可引起落叶。 枝梢发病:初期产生褐色圆形病斑、后期病斑隆起、颜色加深,有时出现流胶现象,病菌只为害病枝表层,第二年树液流动时会产生小黑点。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,提高树体抗病力,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;注意桃园通风透光和排水,秋末冬初结合修剪,彻底清除园内树上的病枝、枯死枝、僵果、地面落果,集中烧毁或深埋,以减少初侵染源。 ②在花芽期喷施3波美度石硫合剂,花蕾微露时喷施80%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倍液,或25%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倍液。落花后半月是防治的关键时期,可用:70%甲基硫菌灵·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~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~倍液,或40%氟硅唑乳油0~0倍液均匀喷施,以上药剂交替使用,效果更好。间隔10~15天喷药l次,共3~4次。 桃褐(果)腐病 危害特征 花部受害:自雄蕊及花瓣尖端开始,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,后逐渐延至全花,随即变褐而枯萎。天气潮湿时,病花迅速腐烂,表面丛生灰霉,若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,残留枝上,长久不脱落。 嫩叶受害:自叶缘开始,病部变褐萎垂,最后病叶残留枝上。 新梢受害:病斑长圆形,中央稍凹陷,灰褐色,边缘紫褐色,常发生流胶。当溃疡斑扩展环割一周时,上部枝条即枯死。气候潮湿时,溃疡斑上出现灰色霉丛。 果实受害: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,如环境适宜,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,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。继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,常成同心轮纹状排列,病果腐烂后易脱落,但不少失水后变成僵果,悬挂枝上经久不落。 防治方法 ①结合修剪彻底清除僵果、病枝等越冬菌源,集中烧毁,同时深翻园地,将带病残体埋于地下;及时防治桃蛀螟、象甲、食心虫、蜡象等害虫。5月上中旬套袋保护果实。 ②花前花后各喷1次: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。或于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%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;落花后10天左右喷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~倍液。 ③发病初期和采收前3周喷:50%多霉灵可湿性粉剂倍液,或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倍液,或50%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液,严重时可每15天喷1次药,采收前3周停喷。 桃细菌性穿孔病 危害特征 枝干受害:枝梢上逐渐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褐色至紫褐色圆形稍凹隐陷病斑。感病严重植株的1~2年生枝梢在冬季至萌芽前枯死。 叶片受害: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点,逐渐扩大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病。斑,周围呈水渍状黄绿晕环,随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。 果实受害:果面出现暗紫色圆形中央微凹陷病斑,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有黄白色粘质,干燥时病斑发生裂纹。 防治方法 ①选栽抗病桃树品种;开春后要注意开沟排水,降低空气湿度;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,避免偏施氮肥;要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促使树体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能力。 ②发芽前喷波美50度石硫合剂,或波尔多液铲除越冬菌源。发芽后喷72%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倍液。幼果期喷代森锌倍液,或农用硫酸链霉素倍液,6月末至7月初喷第1遍,半个月至20天喷1次,喷2~3次。 桃褐斑穿孔病 危害特征 主要危害桃树叶片、新梢和果实。 叶片染病:在叶片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,边缘紫色或红褐色略带环纹,大小1~4mm;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,中部干枯脱落,形成穿孔,穿孔的边缘整齐。穿孔多时,叶片脱落。 新梢、果实染病:症状与叶片相似,均产生灰褐色霉状物。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;秋末冬初结合修剪,清除越冬菌源;合理密植,科学修剪,通风透光;配方施肥,避免偏施氮肥,增强树势,提高树体抗病力;采用果实套袋。 ②在桃树落叶后及春季发芽前,应全园喷1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并加入~倍的五氯酚钠;落花后,发病初期用药和雨前用药喷药,常用药剂有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,每隔10~15天用药1次。雨多多喷,雨少少喷,遇雨补喷,无雨定期喷药。 桃树根癌病 危害特征 病瘤发生于树的根、根颈和树干等部位,嫁接处较为常见,受害处产生大小不等、形状不同的肿瘤。初生癌瘤为灰色或略带肉色,质软、光滑,以后逐渐变硬呈木质化,表面不规则,粗糙,后龟裂。瘤的内部组织紊乱,起初呈白色,质地坚硬,但以后有时呈瘤朽状。 防治方法 ①选择无病土壤作苗圃,已发生根癌病的土壤或果园不可以作育苗地;碱性土壤的园地应适当施用酸性肥料;采用芽接的嫁接方法,避免伤口接触土壤诱发病害;发现病瘤应及时切除或刮除,并将刮切下的病皮带出果园烧毁,以防病原的扩散。 ②苗木定植前应对根进行仔细检查,剔除有病瘤苗木,然后用0.3%~0.4%硫酸铜浸泡苗木根系l小时;在栽植前每平方米可施硫磺粉50~克,或5%福尔马林60克,或漂白粉~克。 ③病瘤刮后的伤口可用倍的硫酸铜溶液或农用链霉素~毫克5升,消毒后用1:2:倍式波尔多液保护或抗癌菌剂K84的5倍混合液涂抹,然后用倍硫酸铜溶液浇灌土壤。 桃瘿螨畸果病 危害特征 该病仅在果实上表现症状。落花后,幼小果实开始受害,果面出现不规则的暗绿色斑块。随着桃果膨大,病部桃毛逐渐变褐、倒伏、脱落,病部生长受阻而呈现深绿色凹陷状。后期病果呈凹凸不平、着色不均匀的“猴头”状,病部果肉为深绿色。 果实膨大期受害,果面发生纵横裂口,有的裂口长而深。严重受害果,果肉木质化,不堪食用。感病桃树,部分叶芽坏死,开花后期常呈现有花无叶的“干枝梅”状。 防治方法 桃树萌芽期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,喷施波美5度石硫合剂;从落花后开始10天左右1次,连喷2~3次,防治效果较为理想。 有效药剂有:10%哒螨灵乳油~倍液、波美0.2~0.3度石硫合剂、50%多·硫悬浮剂稀释~倍液。喷药的关键为喷药时期,一般落花后立即喷药效果较好,如果在果实加速膨大期开始喷药,则防治效果不佳。 桃树流胶病 病因: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类型。 非浸染性病因:冻害、病虫害、雹灾、冬剪过重,机械伤口多且大都会引起生理性流胶病发生。此外结果过多,树势衰弱,亦会诱发生理性流胶病发生。 浸染性病因:由真菌侵染引起,即由葡萄座腔菌和桃囊孢菌(属子囊菌亚门真菌)侵染所致。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树干、树枝的染病组织中越冬,第二年在桃花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,并且从伤口或皮孔侵入,以后可再侵入。 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,注意科学管理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性能。 ②科学修剪,注意生长季节及时疏枝回缩,冬季修剪少疏枝,减少枝干伤口,注意疏花疏果,减少负载量。 ③在生长季节及时用药,每10~15天喷洒一次1~倍70%甲托,或30%代森锰锌浮剂倍,或倍50%苯菌灵可湿性粉剂。注意以上药剂须交替使用。 ④刮除病斑后,用~倍以上药剂涂抹病斑消毒。 医院 |